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9篇
  免费   233篇
  国内免费   294篇
林业   572篇
农学   252篇
基础科学   147篇
  994篇
综合类   1546篇
农作物   110篇
水产渔业   137篇
畜牧兽医   319篇
园艺   73篇
植物保护   206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112篇
  2021年   119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149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162篇
  2016年   208篇
  2015年   171篇
  2014年   218篇
  2013年   243篇
  2012年   296篇
  2011年   316篇
  2010年   270篇
  2009年   208篇
  2008年   208篇
  2007年   238篇
  2006年   182篇
  2005年   176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2007--2009年间,我们分别科学考察了中亚热带典型区系湖南省雪峰山脉和武陵山脉的沟谷森林,在剖析了沟谷地带的地形地貌,土壤和气候等自然特点的基础上,摸清了沟谷地带森林和经济植物资源,同时提出了沟谷森林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通过这一科学考察,为人们认识和了解中亚热带沟谷森林植被与生境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中亚热带沟谷森林植被的保护和经济植物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2.
木荷天然林分个体类型及材性性状变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浙、闽2省选取成一定纬度和海拔梯度的6个木荷天然林分,开展树干形质、树皮形态、木材纹理扭曲度、木材颜色和基本密度等个体类型表型变异及产地纬度和海拔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木荷天然林分个体树皮厚度、颜色、形状及木材颜色等类型多样,除木材纹理扭曲度外,树干形质、树皮形态和木材基本密度等在林分间存在显著表型差异,但在林分内个体间变异以木材纹理扭曲度最大,树干圆满度、通直度和木材基本密度最小。木材性状的径向变异研究发现:木材基本密度由髓心向树皮方向逐渐下降,而年轮则先变宽后变窄,15~25年轮为平稳生长期。较高纬度的天然林分其树干相对通直圆满、树皮较薄、木材颜色较浅,而其他性状则未呈现明显的规律性;随海拔升高,木荷天然林分具有树干圆满、树皮薄而光滑,但树干通直度低、年轮窄、木材基本密度小的变化趋势。基于中心产区2个不同海拔天然林分个体性状相关分析表明,性状相关因林分所处海拔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在高海拔林分中,树皮性状是材性和径生长较好的指示指标,树干圆满的个体树皮光滑且颜色较浅、木材基本密度较小,而树干越通直的个体,树皮颜色越深,径生长也越快;在低海拔林分中,树皮厚度对树皮的其他性状和木材密度也有较好的指示作用,树干通直...  相似文献   
103.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是土壤结构的关键性指标,是土壤环境、管理实践和土地利用类型相互作用的结果。本文应用Le Bissonnais法中的快速和慢速湿润测定陕北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分析土地利用类型和湿润速度对土壤团聚体水稳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小叶杨、侧柏、油松、杏4种林地土壤>0.2mm水稳性团聚体质量分数、平均质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较农地和苹果园土壤大,而农地和苹果园土壤团聚体粒级分布的分形维数D值较大,说明林地土壤结构得到明显改善。土壤有机质与>0.2 mm,MWD,GMD和D值呈极显著相关,说明土壤有机质是影响土壤团聚体形成和稳定的主要胶结物质。团聚体稳定性在2种处理下存在明显差异,快速湿润对团聚体破坏大于慢速湿润,说明消散作用在土壤团聚体崩解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4.
Rotfinder is a non-destructive decay-sensing apparatus based on resistance measurements in standing trees. The accuracy of Rotfinder in detecting decay was evaluated in 500 standing trees in three Norway spruce (Picea abies) plots. Trees were measured at three heights, 0.30, 0.66 and 1.30 m. Sections were later inspected for the presence of decay and reaction zones. Inspected trees were mostly infected by Heterobasidion annosum and showed a large variation in the amount of decay present, ranging from 0.1% to 88.0% of the section. Correctly and incorrectly classified trees were compared in terms of ion and element concentration, density and moisture. Measurements at stump level (0.30 m) were more accurate than measurements at breast height (1.30 m) where the reaction zone and decay columns showed lower moisture content. The accuracy of Rotfinder increased when trees with small decay columns were regarded as ‘non-decayed’. When only trees with more than 15% of the section decayed were regarded as ‘decayed’, Rotfinder had an accuracy of 0.86 when performing assessments at stump level. False negatives, as opposed to true positives, corresponded to trees with smaller and drier decay columns, drier reaction zones and lower K+ (potassium) concentration in the decay column. False positives corresponded to trees with large sapwood and high sodium content in the sapwood. Rotfinder represents an alternative to the standard method of using increment core observations to assess decay in living trees.  相似文献   
105.
以内蒙古翁牛特旗种源的文冠果为材料,在吉林省西部前郭县和长岭县的不同土壤条件下进行引种栽培试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风沙土、栗钙土是最适宜栽培和发展文冠果的土壤种类,含盐量小于0.2%的轻度盐碱地亦可以栽植;含盐量大于0.2%的土壤应谨慎选用,中、重度盐碱土不能栽种文冠果.  相似文献   
106.
潮间带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评价及生物有效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潮间带是一个典型的环境脆弱带和敏感带,极易受到人类活动的破坏.潮间带重金属除了直接对潮间带生物有影响外,还可以通过过食物链的富集和放大作用影响人类健康,同时由于潮间带水动力和生物活动的影响,造成重金属的重新分布和释放,产生重金属的"二次污染",直接危害近岸环境.开展重金属元素在潮间带沉积物中含量、赋存形态、污染评价及其生物有效性已成为目前环境科学领域中十分重要的研究内容和任务,国内外学者均对河流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文章从这4个方面阐述了潮间带沉积物重金属研究进展,以期为潮间带沉积物重金属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7.
应用半矮生基因sd-1选育矮秆大库容量水稻新品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大穗高秆品种Akenohoshi与半矮生粳型系统SC-TN1杂交后代F5的6个品系及其亲本为材料,比较分析了品系与亲本遗传性状的表现及其联系。结果表明,通过改善sd-1基因的遗传背景,使半矮生性及优良株型的特性与大库容量相结合是可能的,能够从中培育出有更高产量潜力的新品系  相似文献   
108.
中国水稻白叶枯病菌系染色体DNA的RFLP谱型的初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章琦 Leach  JE 《作物学报》1996,22(1):13-19
用2个DNA探针pJEL101和pBASavrXa10对78个水稻白叶枯病菌系进行RFLP分型,以分析其群体结构和遗传多样性。分别鉴定出16种RFLP标记带的谱型。以彼此的带位相似率达85%为界,可分为簇。参试菌系的群体遗传多样性为0.77(用pJEL101),和0.83RFLP谱型分析表明:我国多数病原型为杂合组群。白叶枯病菌系的分子表现型的变异,远远大于致病型,两个探针都能有效分析我国菌系的群  相似文献   
109.
以宁夏荒漠草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耕地、弃耕地、草地和柠条地)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土层土壤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含量,分析了土壤活性有机碳占有机碳的比例,以期探寻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总有机碳含量范围在1.78~6.17 g·kg^-1,具体表现为弃耕地>柠条地>草地>耕地。表层(0~5 cm)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深层(10~60 cm),说明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主要富集在表层;4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为0.57~1.38 mg·g^-1,变化趋势具体表现为柠条地>草地>耕地>弃耕地,且柠条地在每个土层都高于其它3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范围为6.8~11.1 mg·kg^-1,变化趋势表现为草地>耕地>柠条地>弃耕地。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占有机碳的比例范围为13.7%~43.1%,大小排序为柠条地>耕地>草地>弃耕地;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占有机碳的比例范围为0.11%~0.48%,比例大小为耕地>草地>柠条地>弃耕地,耕地和草地中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占有机碳比例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这与有机碳在耕地和草地中变化趋势一致。土地利用变化可以显著影响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含量与分布,能够敏感的反映土壤碳库的变化,可以作为评价宁夏荒漠草原土壤质量和肥力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